二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
如果只是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钱袋子,则大可不必上升到保护地球的道德高度。如瑞典、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的环保税体系中,排在第一位的往往就是燃油税。
因此,更为可行的办法,一是实行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强制汽车生产商安装低氮燃烧器和机外净化器。此外,限制公车规模、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节能减排的公民社会运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此意义而言,管住机动车的尾气无疑是降低氮氧化物的重要途径。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即提出,今后五年将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再次,要管住汽车尾气排放,环保税绝不是唯一手段。
然而,在笔者看来,环保税在减少尾气排放方面作用有限:首先,在管住汽车尾气方面,环保税与现有的燃油税存在一个重复课税的问题。第二,另一部分人虽然对此敏感,却无法减少每日必要的出行需要,如在大城市偏远地带的购房者。在20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桌上苏伟总是能令对手惧怕,但在旅居德国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谢方的印象中,生活中的苏伟却是一位温文尔雅、受过东西方良好教育的绅士。
杨子云认为,过去中美之间的舌战使得中国成为近几次气候谈判大会关注的焦点,承受了巨大压力。他认为,谈判整体上实现了中国的设想。作为决定《议定书》前途命运的一次气候谈判峰会,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比此前受到更大的关注。2005年,著名的蒙特利尔气候大会召开,各有关利益方在诸多议题上的争论使得大会进展非常缓慢。
但最终中国和77国集团(G77)通过了一项关键性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谈判。1989年,进入外交部的第三年,他参与了IPCC四个协调小组之一的国际公约组工作,并参与完成了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法律措施部分。
就是在这里,苏伟开始了他的气候生涯。20年来,该组织虽然不直接评估政策问题,但所评估的科学问题均与政策相关,对气候变化决策和国际谈判具有重要影响。而哥本哈根大会之后,这个团队的力量正在变得越来越丰满。在现任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邹骥的描述中代表团只有十来个人,有时候一个人要同时负责3个议题的谈判的情形再不会有了。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成长的表现。虽然对于德班的前景,普遍预测并不乐观,但是苏伟认为,如果德班会议能够维持多边进程,在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的基础上,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再进一步,将表明谈判仍然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之后,苏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苏伟再次以幽默机智连连反击对手。后来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苏伟总结说,回顾过去的20年,无论是《公约》还是《议定书》谈判,中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提出《公约》案文,到巴厘岛上表明中国立场的要素,并通过磋商成为G77加中国的共同立场,从柏林授权,到京都议定书,再到蒙特利尔,每两年都是有历史意义的
根据南昌的发展现状,目前,美国、英国、奥地利多个发达国家,选择在南昌试点,寻找破解城市病的中西药方,提供系统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目前,南昌制定了低碳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大力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广泛使用天然气使用,推进建筑节能,发展低碳交通,全面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去年,南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另一方面也是为困扰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框架。
南昌在发展过程中,努力避免走城市病严重的发展老路,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的新模式。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长期研究南昌低碳发展的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谢奉军表示:通过低碳城市建设,南昌将在三个方面提供中国经验:一是通过加快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为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南昌已被确定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拟打造四大低碳示范区域,建设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十城万盏工程、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节能照明灯推广工程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等八项低碳示范工程。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专家认为,通过中英、中美、中奥合作项目,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尤其是经济总体水平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中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全面协调经济、能源、环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根据中英两国政府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英国战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试点项目放在南昌市实施,南昌也是截至目前该项目的惟一试点城市。自2009年第一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在昌召开后,南昌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迈出了开创低碳经济新纪元的有力步伐。
据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调查,即便在南昌这样一个碳排放量并不很大的发展中城市,近十年来,空气湿度已越来越低,暖冬现象越来越明显,赣江水域水位越来越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必然。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
今年奥地利又与南昌合作,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技术支持。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正成为越来越多大都市的城市病,而倡导低碳发展方式,是解决城市病的最佳药方。
随后,南昌市又入选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低碳城市试点项目,并成为入选该项目的惟一省会城市试点。11月6日,在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即将在南昌召开之际,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美国、英国、奥地利多个发达国家,在南昌试点低碳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创新试点工程,使南昌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标杆城市,提供发展中城市打造低碳城市的中国经验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根据南昌的发展现状,目前,美国、英国、奥地利多个发达国家,选择在南昌试点,寻找破解城市病的中西药方,提供系统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随后,南昌市又入选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低碳城市试点项目,并成为入选该项目的惟一省会城市试点。
今年奥地利又与南昌合作,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技术支持。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正成为越来越多大都市的城市病,而倡导低碳发展方式,是解决城市病的最佳药方。
据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调查,即便在南昌这样一个碳排放量并不很大的发展中城市,近十年来,空气湿度已越来越低,暖冬现象越来越明显,赣江水域水位越来越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必然。南昌在发展过程中,努力避免走城市病严重的发展老路,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南昌制定了低碳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大力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广泛使用天然气使用,推进建筑节能,发展低碳交通,全面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11月6日,在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即将在南昌召开之际,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美国、英国、奥地利多个发达国家,在南昌试点低碳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创新试点工程,使南昌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标杆城市,提供发展中城市打造低碳城市的中国经验。为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南昌已被确定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拟打造四大低碳示范区域,建设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十城万盏工程、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节能照明灯推广工程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等八项低碳示范工程。2009年,根据中英两国政府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英国战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试点项目放在南昌市实施,南昌也是截至目前该项目的惟一试点城市。
长期研究南昌低碳发展的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谢奉军表示:通过低碳城市建设,南昌将在三个方面提供中国经验:一是通过加快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为困扰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框架。
自2009年第一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在昌召开后,南昌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迈出了开创低碳经济新纪元的有力步伐。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
专家认为,通过中英、中美、中奥合作项目,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尤其是经济总体水平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中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全面协调经济、能源、环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去年,南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